一、设备全周期技术管控措施
1. 进场前技术核验
文件审查
核查吊篮生产许可证、产品合格证、型式检验报告(需符合 GB 19155-2017《高处作业吊篮》),进口设备需附报关单与中文说明书。
关键部件(钢丝绳、安全锁、提升机)需有原厂检测报告,钢丝绳断丝数≤3。
性能测试
空载运行测试:吊篮升降速度≤9.5m/min,制动距离≤100mm,各机构运行无异常噪音。
额定载荷试验:加载 125 额定载重(如 630kg 吊篮加载 787.5kg),静置 10min,悬挂机构无位移、平台倾斜≤5°。
2. 安装与拆卸技术规范
悬挂机构安装
前梁外伸长度≤1.7m(依说明书),前后支架间距≥前梁外伸长度 1.5 倍,配重块重量≥设计值(每块 25kg±0.5kg),且固定可靠。
支架基础承载力≥200kPa,若为屋面需铺设木板扩散荷载,禁止直接放置在防水层上。
拆卸安全技术
先降平台至地面,切断电源,拆除钢丝绳时需用安全绳固定平台,禁止抛掷部件。
拆卸后零部件分类存放,电气元件需防潮包装,钢丝绳缠绕时涂抹黄油防锈。
二、作业过程技术控制措施
1. 操作技术规范
升降控制
平台倾斜超 8° 时需停机,调整载荷或用安全锁锁止后校准;相邻平台间距≥200mm,避免碰撞。
运行中禁止突然反向操作,需先停机再换向,升降至限位时应能自动停机(限位开关触发后制动距离≤100mm)。
载荷分布
载荷均匀分布,重心偏差≤平台长度 1/4,禁止集中堆放材料(如单平米载荷≤200kg),物料堆放高度≤护栏高度 2/3。
2. 实时技术监测
电气系统监测
每日检查绝缘电阻≥0.5MΩ(用 500V 兆欧表),接地电阻≤4Ω,电缆无破损、接头无松动。
机械部件检查
钢丝绳磨损量≤直径 7,断丝数≤6 丝 / 股(6×19W+IWR 型),安全锁锁绳距离≤100mm(GB 19155 要求)。
三、安全装置技术管理
1. 安全锁强制管理
每半年送法定检测机构校验,有效期内严禁私自拆装;触发锁绳后需重新校验,锁绳角度≤8°,锁绳距离≤150mm。
2. 限位与制动系统
上限位挡块距顶端≥800mm,下限位需在距地面 100mm 处设置缓冲装置;电磁制动器间隙≤0.5mm,制动力矩≥1.5 倍额定力矩。
四、技术文件与档案管理
作业方案编制
吊篮专项施工方案需包含受力计算(悬挂机构抗倾覆系数≥2)、平面布置图、应急救援流程图,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。
运行记录制度
每日填写《吊篮运行日志》,记录作业时长、载荷数据、故障处理情况,设备累计运行 500 小时需进行二级保养(更换液压油、轴承润滑)。
五、特殊工况技术措施
1. 夜间 / 低温作业
夜间作业需配备 2×36V 安全照明(照度≥50lux),-10℃以下需使用防冻液压油(黏度等级 HV-46),启动前空运转 10 分钟预热。
2. 防雷与防风管理
高度≥30m 时需安装避雷针(针尖高于吊篮 1.5m),接地电阻≤10Ω;遇 5 级风(风速 8m/s)需停止作业,用防风绳将平台固定在建筑物上。
六、技术培训与应急管理
操作人员考核
持证上岗(特种作业操作证),每季度开展技术复训,内容包括吊篮倾覆模拟演练、安全锁失效应急操作。
应急预案技术要点
配备手动释放装置,当停电时可手动松开制动器下降;平台坠落时,安全锁锁止后,需用救援绳将人员转移至地面(救援绳破断力≥15kN)。
技术管理核心依据
所有措施需符合 GB 19155-2017《高处作业吊篮》、JGJ 202-2010《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》,并结合设备厂家技术手册实施。现场需设置技术负责人专项巡查,每日对吊篮关键参数(如钢丝绳直径、安全锁校验日期)进行可视化标识管理,确保技术措施可追溯、可验证。